作為全國著名紡織產業中心廣州海珠康鷺片區更新改造一直備受關注。2023年12月20日《海珠區鳳和(康樂村、鷺江村)片區城市更新單元詳細規劃》經第四屆廣州市規劃委員會、地區規劃專業委員會第16次會議審議通過。為康鷺片區更新改造按下“加速鍵”。
記者從會議獲悉,康鷺片區改造計劃分四期進行,預計用10年時間完成改造。片區發展定位是:國際時尚創新活力區,布局“都市智紡+城央科創+活力消費”三大功能。
打造國際時尚創新活力區
為系統解決城中村環境、安全、產業、空間等系列問題,廣州市、區兩級政府全面加速推進鳳和(康樂村、鷺江村)片區城中村改造工作,消除安全隱患、改善人居環境、補齊公服設施短板,促進中大紡織商圈產業轉型升級和梯度轉移。
項目位于廣州市海珠區中部,北至新港西路,毗鄰中山大學,南臨新滘西路,東至廣州大道南,西至瑞康路,改造范圍用地面積為110.17公頃。項目的有序實施將提升片區綜合服務能力,撬動海珠區中部發展。
產業轉型升級 打造國際時尚創新活力區
項目為統籌解決鳳和片區所在的中大紡織商圈產業的“留”和“轉”問題,確保優質企業就地升級,延續產業優勢和經濟活力,通過“保留部分關鍵生產環節、分類施策重組企業結構、打造數字供應鏈平臺、品牌集聚設計孵化”四大策略,布局“都市智紡+城央科創+活力消費”三大功能,于南泰路-疊景路沿線布局產業地塊,形成高品質、集聚化的產業走廊。
中大紡織商圈是珠三角龐大的紡織服裝產業最重要的面輔料供應基地,在業界享有“全國面料看廣東,廣東面料看中大”的美譽。
首次在城中村改造中提出配置綜合產業用地,為優質企業就地升級提供了產業載體保障。
共設置公共服務設施309處
完善服務配套,提高居民生活品質。
通過本次改造,將達到人口疏解的目的,預計居住人口將從目前的13萬人疏散到7萬人左右。
項目按照總人口要求,共設置公共服務設施309處,其中市區統籌級設施13處,街道級配套設施34處,居委級及其他公共服務設施262處,計容建筑面積25.44萬平方米,配置了學校、養老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文化站、變電站、垃圾壓縮站、環衛停車場等公益性設施,公服設施建設量占居住總建設量比例11%;公服市政、道路交通、綠地用地占改造范圍總用地面積的55%,提升片區公共服務水平。
聯通藍綠空間,提升人居環境
項目基于生態本底,聯通藍綠空間,重塑城市文脈,提升人居環境。
一是營造開放共享的無界慢網,以康樂涌等水系和林蔭道為脈絡,串聯公共空間,構建暢通的空間網絡,讓居民在城市中自由漫步,享受寧靜與繁華。
二是重塑新舊融合的城市文脈,結合藍綠軸脈和歷史文脈,規劃祠堂集群空間,連同區域的純陽觀、輕紡城等新舊文化節點,打造串聯古今的文化走廊,展現龍舟文化、宗親文化和現代時尚文化的魅力。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