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看似普通的黑色面料,遇上1500℃高溫的烈焰,竟然毫發無傷。隨后將它放進裝有強堿的容器中,面料不變“本色”。再次將面料放入裝有強酸的容器,它依然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日前,當記者走進位于開發區(高橋街道)的嘉興博納新材料有限公司實驗室時,總經理庹凱泓就為記者表演了一場精彩的“魔術”。
其貌不揚的面料,摸上去倒是輕薄,乍一看與我們衣服上的布料并無不同。但既能耐高溫,還能對抗強酸強堿,它的神奇之處究竟在哪里?
“這是特種柔性碳纖維材料,此前該技術長期被國外壟斷,為了讓它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里,我們攻關了11年。”庹凱泓為記者解開了謎團。
碳纖維是一種碳含量在90%以上的高強度高模量纖維材料,具有高強度、耐腐蝕和高溫等優越性能,其中耐高溫性能居所有化纖之首。
因此,碳纖維也被視作“新材料之王”,被譽為世界新材料“皇冠上的明珠”。其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小到體育用品、釣魚竿、汽車,大到國防軍工、航空航天,我們熟悉的殲20戰機、國產大飛機C919、蘋果總部Apple Park都有著碳纖維的身影。
雖然碳纖維擁有諸多優點,但它的制造難度堪比芯片,且在技術方面也是最先被美國等國家攻克。可以說,一直以來,碳纖維的核心技術都是被國外嚴格壟斷。他們不僅對外封鎖技術,而且不斷抬升碳纖維售價,他國往往面臨的是“通知性漲價,賞賜性供給”的窘境。
多年前,剛剛踏進紡織這個領域,庹凱泓就聽聞了這個“卡脖子”技術,但可能他自己也沒有想到,若干年后能夠在行業專家教授的帶領下,和團隊成員致力于攻克世界級技術難題。
回憶起那些經歷,眼前這位年輕的研究員話語間很是云淡風輕,頂多也只是用“以實驗室為家”來回答,但背后數以萬計次的實驗、數以千次的“失敗再重來”卻真真切切。
“紡織專業出身,認準一條道,無論前方怎樣坎坷,還是會堅持走到底。”這句話,庹凱泓說得很認真。
11年的厚積薄發,團隊終于成功研發了特種柔性碳纖維材料,一舉打破了被國外企業長期壟斷的局面。
“我們的材料100%由碳纖維組成,耐候性強,理化性能穩定,使用環保,有著媲美金屬的導電性,良好的電磁屏蔽性能,功率不衰減的電熱性能,優異的殺菌抑菌性能,突出的吸附功能。”說起研發產品,庹凱泓一臉自豪,他說,最關鍵的是材料價格僅為國外產品價格的一半,同時還實現了國產化自主生產。
據悉,該材料可廣泛應用于過濾吸附、加熱、防護、防火、隔熱保溫、電磁屏蔽等工業領域,是一種戰略性材料。同時,基于碳纖維材料,研發團隊還進一步開發了相關碳納米管、石墨烯復合材料的應用,獲批專利十余項。
技術實現突破后,接下來就是轉化成生產力,讓科技成果實現市場化應用。而說起與桐鄉的緣分,庹凱泓直言要感謝“烏鎮杯”全球創業創新大賽。
2021年,因企業發展所需,庹凱泓和團隊開始四處尋找新基地。位置最好是在長三角地區,產業基礎要夯實,最好還有一定的政策優惠,條件一疊加,很快就錨定了候選目標,桐鄉位列其中。
當庹凱泓和小伙伴在對候選地艱難遴選時,“烏鎮杯”全球創業創新大賽也在如火如荼進行中。優秀項目注冊落地不僅將獲得實打實的獎勵資助,還有機會獲得基金投資,并享受房租補貼、貸款貼息、擔保費減免、產業化獎勵等優惠政策。
這時,浙江清華長三院研究院這位“紅娘”出場了,相關負責人給庹凱泓支了個招——去參賽,順便考察下桐鄉的創業環境。就這樣,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庹凱泓帶著項目而來,沒想到殺進了總決賽,最終還獲得了B類創業項目的認可。
天時、地利、人和,2022年,博納新材料落地桐鄉。庹凱泓的目標也很明確,在桐鄉打造集研發和生產于一體的新材料基地。
“像我們的導電材料,是該領域目前國內唯一一家通過車規級的產品,使用壽命可長達8年,且能適應零下20℃至120℃的溫度,可以抵抗極寒極熱天地,年銷售量達到了幾十萬對。”對于產品,庹凱泓如數家珍。
當下,團隊正在開展導電劑相關產品的攻關。據悉,它可用于芯片載帶、導電塑料、導電橡膠等,是通信領域不可或缺的材料。“別看只是小小的試劑,材料的配比必須精準到小數點,不然就會帶來電阻值、導電量等參數的千差萬異。”庹凱泓說。
眼下,團隊還研發了導電膜等衍生產品,相較于液體的導電劑來說,導電膜省去了浸漬、烘烤等環節,使用過程中只需一撕一拉就可完成,工序更為便捷,在保有其耐高溫、耐酸堿等性能的基礎上,成本降低百分之二十至三十左右,極具市場競爭力。記者了解到,目前導電膜也已進入量產階段,年產量可達到20萬平方米,大約可以鋪滿28個足球場。
“我們的研發和生產設備還在不斷增加中,預計到2024年可基本初具規模,屆時年產值可以達到3000至5000萬元。”庹凱泓憧憬著。
來源:桐鄉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