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以來,國內消費市場加速復蘇。相比餐飲、旅游市場的火熱,紡織市場仍然略顯冷清。“近期的市場行情有些平淡。”新盛染織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孟令濤向記者表示。
這并非個例。“紡織市場需求復蘇情況不明顯。”這是不少面料企業負責人近期的共同感受。
“與去年相比,今年市場的銷售情況并沒有什么特別的變化。”孟令濤透露,雖然今年公司的銷售同比有所增長,但比年初預計的情況有所出入。“我們之前預測,今年上半年公司產品的銷量應該會增長25%-30%,但從目前的訂單來看,達成這個目標還是有些吃力的。”
黃雨娟已經入行10多年,如今在浙江的一家面料企業擔任業務經理。她也有著類似的感觸。“業績沒有達到預期,今年市場有一定復蘇,但對面料市場來說,積極的影響因素還沒有顯露出來。”
主攻外貿市場的面料企業同樣也不好過。
紹興全興紡織品有限公司主要生產滌塔夫、春亞紡等滌綸類面料產品。“我們的客戶大部分是國外的服裝品牌。今年,他們的銷售情況整體不好,導致我們的訂單也跟著有所減少。如果現有訂單完成交付后,沒有更多的新訂單加入,公司可能會選擇降低開機率。”該公司銷售負責人盧小軍說,“這兩天,又有國外的客戶來談價格了。以前只要面料質量有保證,價格稍微高點并不是問題,但現在不行了。目前,企業訂單以短單為主,利潤與往年相比有所下滑。”
最新一期“中國·柯橋紡織指數”顯示,外貿價格指數呈現環比下跌走勢。其中,化纖長絲面料類外貿價格指數收于154.49點,環比下跌2.07%;刺繡品類外貿價格指數收于177.82點,環比下跌27.08%;浸、涂、包覆紡織物類外貿價格指數收于99.45點,環比下跌0.55%;針織鉤編物類外貿價格指數收于167.09點,環比下跌29.78%。
隆眾資訊分析師齊金月表示,近期紡織市場淡季跡象凸顯,市場交易氣氛轉弱,訂單仍然處于疲軟狀態,前期訂單已經陸續交付,后續訂單暫時未有明顯提升跡象,面料市場信心依舊缺乏。
生意社監測顯示,目前紡織行業內銷市場溫和轉淡,外貿訂單未見起色,江浙地區綜合開機率不足57%。“訂單不足、價低利薄”成為近期面料市場行情的顯著特點。
從棉紗市場看,隨著行業傳統旺季結束,5月份棉紗成交整體放緩。除精梳緊密紡60S等個別品種,棉紗價格漲幅有限,坯布價格未能跟漲,常規紗布開始緩慢累庫,棉花漲價向下傳導一定程度上受阻,棉紡企業利潤被壓縮至盈虧平衡點。
江蘇徐州、鹽城等地紡企表示,5月中下旬以來,除少量高支紗排單至6月下旬外,其它各規格棉紗訂單普遍走弱;當前江蘇、浙江、廣東等地棉紗貿易商庫存普遍較高,短期補庫意愿不高,且有可能拋貨,這對紡企而言是“雪上加霜”。因此,紡企剛剛試探性報漲出廠價,又不得不緊急叫停,終端布廠、貿易商壓價壓款采購的概率上升。
另一方面,進入5月份,下游服裝企業進入年中備貨期,相關訂單陸續下達,此類訂單一般對交期都有明顯要求。因此,部分紡織企業接連開啟趕工模式。
從滌綸化纖市場來看,聚酯原料滌綸長絲也在成本端的影響下,價格也水漲船高,因此坯布價格高于去年。而采購商卻壓價嚴重,面料價格降低,從而導致面料供應商利潤下降。
生產女裝面料的貿易商張總表示,今年總體利潤比去年減少2/3,下降非常之多,主要是由于成本高,售價低。“最近面料價格穩定,但今年的面料價格一直上不去,稍微有一點量,客戶就會壓價,所以總體利潤比去年下降了2-3%。”邵總說道。
總體來說,局部織造廠商坯布庫存壓力減輕,工廠負荷開機率在電商節刺激下保持穩定。但隨著進入六月,行情或有走淡的趨勢,且考慮到高溫季節愈發接近,紡織市場淡季明顯,短期內織造行業偏空預期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