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以來,國內棉價延續4月份上漲態勢。5月24日,中國3128B級皮棉價格較4月28日上漲超千元,刷新本年度新高點。
而6月第一天,棉花期貨再次出現強勢上漲,甚至驅動了其他大宗紡織原料的集體上漲。
助推棉花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是供應端預期擾動,即棉花進入種植季以來,全球種植面積下降及不良天氣提振減產預期,同時期貨價格上漲帶動貿易企業主動提漲現貨價格。”卓創資訊棉花市場分析師陳彩娟對記者說。
此外,市場傳出企業大量掃貨信息。華芳棉紗最近棉紗大賣,新疆天虹大量掃貨。
陳彩娟介紹,今年棉花播種面積減少,加上4月份以來,主產區新疆多次出現降雨、降溫天氣,致使棉花播種推遲。進入5月份,新疆大部分地區再次出現雨雪天氣,棉花出現低溫凍害。“在植棉面積預期減少的情況下,異常天氣強化了市場對棉花減產的擔憂,推動棉花價格上漲。”
棉花漲價向下傳導受阻 棉紡企業利潤被壓縮至盈虧平衡點
隨著行業傳統旺季結束,5月份棉紗成交整體放緩。除精梳緊密紡60S等個別品種,棉紗價格漲幅有限,坯布價格未能跟漲,常規紗布開始緩慢累庫,棉花漲價向下傳導一定程度上受阻,棉紡企業利潤被壓縮至盈虧平衡點。
江蘇徐州、鹽城等地紡企表示,5月中下旬以來,除少量高支紗排單至6月下旬外,其它各規格棉紗訂單普遍走弱;當前江蘇、浙江、廣東等地棉紗貿易商庫存普遍較高,短期補庫意愿不高,且有可能拋貨,這對紡企而言是“雪上加霜”。因此,紡企剛剛試探性報漲出廠價,又不得不緊急叫停,終端布廠、貿易商壓價壓款采購的概率上升。
純滌紗市場在買漲不買跌的情緒帶動下,存在階段性補庫動作。但整體觀望情緒濃厚,截止5月30日,山東地區純滌紗市場均價在13000元/噸,較月初下跌100元/噸,同比下跌10.50%。純滌紗出口繼續承壓,內銷訂單同樣不足,下游剛需補入為主,觀望情緒較濃。
另一方面,進入5月份,下游服裝企業進入年中備貨期,相關訂單陸續下達,此類訂單一般對交期都有明顯要求。因此,部分紡織企業接連開啟趕工模式。
5月以來,江浙織造企業開機率穩中有升,本周開機率穩定在75%,環比4月提升0.5%。當地染廠依舊維持滿負荷運轉,當前開機率為73.7%。
6-7月主要紡織原料價格或將共振回落
今年以來宏觀市場外弱內強,紡織品服裝消費外冷內熱。隨著國內棉花價格上漲,化纖替代效應或開始顯現。
從歷史規律來看,淡季滌綸短纖和棉花價格分化運行概率較大。近十年數據顯示,6-7月棉花價格下跌年數多于上漲年數,滌綸短纖上漲年份較多。
從基本面來看,隨著需求淡季深入,預計6-7月份紡織品需求將季節性減弱。隨著紗線環節進入累庫周期,主要紡織原料價格將共振回落,企業加工利潤或被壓縮。
原料方面,化纖供應面偏寬松,利空短纖價格;棉花供應預期收緊交易結束后,靜態供應寬松、需求季節性回落將驅動市場,棉價存在高位下跌壓力。淡季紡織原料各產業鏈成本重心或將共振走低。
需求端來看,國內消費復蘇的預期依舊存在,但外貿市場表現不佳,終端需求外弱內強,對棉紗市場支撐將逐漸減弱。國內方面,隨著高溫、高濕的傳統淡季到來,下游常規紗布新增訂單將逐漸減少,紗布存在累庫壓力,或影響布廠棉紗采購節奏,下游需求存在轉弱預期,利空紡織原料及各產業鏈價格。
利潤方面,化纖產業鏈將受產能過剩困擾,加工利潤難以扭虧為盈;純棉系列利潤也將被壓縮,但在減產和軋花企業預期搶收支撐下,淡季棉價降幅或將有限,也將支撐棉紗價格降幅收窄,預計棉紡企業加工利潤或被壓縮至盈虧平衡點附近。
綜上所述,中美經濟周期錯位,外貿需求延續偏弱走勢,內貿需求弱復蘇后迎來淡季,國內外市場雙循環運行不暢,疊加成本下降,預計6-7月份化纖和純棉產業鏈價格共振下降壓力增大,其中滌綸短纖產業鏈庫存偏高,降幅或將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