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要加息?棉花“通脹”何時休?
發布時間:2022-10-19 09:32:01點擊數:167
9月13日晚美國公布9月份CPI數據,9月CPI同比上漲8.2%,市場預期為8.1%。美國9月CPI環比上漲0.4%,市場預期0.2%。美國9月未季調核心CPI同比上漲6.6%,為1982年8月以來最高。稍早前公布的PPI數據顯示,美國9月PPI同比增長8.5%,預期8.4%。9月PPI環比增長0.4%也高于預期,為三個月來首次上升。美國CPI連續七個月破8,通脹壓力迫使美聯儲加息策略更加激進。據相關機構統計,11月美聯儲連續第四次加息75基點的概率已經升至95.8%,另有4.2%的概率加息100基點。
轉看國內,中國9月CPI同比上漲2.8%,環比上漲0.3%。PPI同比上漲0.9%,環比下降0.1%。將CPI數據拆分來看,無論美國還是中國,影響通脹的最主要因素無外乎能源與食品。美國能源價格9月份同比增長19.8%,食品價格同比增長11.2%。國內汽油和液化石油氣價格同比分別上漲19.2%和16.6%,食品價格同比上漲8.8%。造成通脹居高不下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供應不足,比如,地緣政治沖突導致的能源和食品供應短缺,貿易沖突導致的全球供應鏈重構,以及新冠疫情導致的產業鏈流通受阻。而這些問題并不是提高利率所能解決的。深入觀察不難發現,當前國內棉花市場也正經歷著一輪“通脹”。原本上年度大量轉結的棉花庫存能夠滿足下游企業渡過新棉收購期,但由于新疆地區突發疫情導致的流通中斷造成了市場上棉花供應短缺。下游在經歷前期棉花價格大幅波動之后,原本庫存水平就不高,在剛性需求的不斷刺激下,內地棉花基差一路飆升,居高不下。而堅挺的棉花現貨價格同樣增強了棉農挺價的信心,國慶之后棉花收購價格不斷攀升,前后呼應之下,棉花形成了當前的“通脹”局面。其實棉花“通脹”的癥結點并不復雜,這里沒有復雜的地緣政治,沒有無序的貿易規則,更多的是階段性的供需錯配。棉花產量就在那里,不增不減;棉花需求明明白白,不溫不火。USDA10月份供需報告顯示,中國、印度、美國棉花產量均無調整,全球產量略有下調。消費方面中國和印度較9月份報告均下調22萬噸。中國消費量從6月份827.4萬噸開始逐步下調至當前的795萬噸。未來全球棉花消費很大可能會繼續下調。原因也很簡單,正如上文所述,在通脹如此之高的情況下,能源和食品擠壓了非必需品的空間,消費結構的調整直接導致棉花消費的減少。最后的問題就是棉花“通脹”何時休?正所謂解鈴還須系鈴人,當棉花開始大規模收購,疫情得到緩解之時,價格自然回歸市場。彼時,棉花交售一旦出現擁擠,收購價格或將出現大幅度回落。另外一個不確定因素是疫情防控政策仍然以堅持動態清零為總方針,突如其來的管控措施對生產流通的影響仍在所難免。
關鍵詞:包芯紗|特種紗|花式紗|功能紗|環保|中國大朗紡織網|毛織|毛衣|針織|服裝工廠|紗線|中國紡織紗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