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東南亞的強勁復蘇,市場存在訂單轉移現象,認為越南等“搶走”中國出口訂單的觀點屢見不鮮。有專家分析,近年來中國出口份額下降、越南出口份額上升,映射勞動密集的服裝等紡織成品制造外遷,但對中國原材料進口的依賴度較高。規模較大的機電類產品有類似邏輯,越南從事裝配和低端零部件生產、原材料很大比例來自中國;越南份額提升的同時,中國份額并未下降。目前中國是越南紡織品,特別是再生紗線主要出口市場,占出口總額的近60%。
另外在國內因疫情發生導致的下游需求疲弱之時,原料出口成了聚酯企業緩解高庫存的方式,的確2021年下半年開始聚酯產品出口形式逐步好轉,目前看產業鏈產品中聚酯瓶片出口量總體最大占40%以上,其次是滌綸長絲。推動聚酯產品出口增加的原因一方面是9-10月份外部需求好轉,東南亞訂單回流,另外一方面是聚酯瓶片海外裝置不穩定,存減產或停車,國內價格優勢明顯,海外需求增加,部分業者擔心疫情反復,提前采購。至今年上半年在人民幣匯率利好出口的進一步支撐下,聚酯產品出口依舊呈增加態勢。
但原料出口利好可能馬上迎來轉變,據越南《越南+》7月25日報道,越南棉花紡紗協會(VCOSA)2022年上半年經營業績報告顯示,2022年前5月越南紡織品、纖維、面料等出口額達187.3億美元,比2021年同期增長20.81%;其中紡織服裝達149.9億美元(同比增長22.2%),纖維和紗線23.7億美元(增長10%),土工布3.768億美元(增長27%),原輔料9.798億美元。
VCOSA評估,憑借上述業績,越南首次超過韓國成為世界第六大纖維出口國。
顯而易見的是,上面的新聞的出現,預示著這樣的情況可能正在發生本質的改變。美國和歐洲是世界最大的紡織品進口市場。由于這兩大市場從中國紡織原料輔料進口量趨于減少,而加大從其他國家進口力度。因此越南紡織品、纖維、面料在這兩個市場出口潛力巨大,相反對于國內的企業更是壓力山大。
來源 | 隆眾資訊、商務部網站、化纖邦、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