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運費和燃料價格大幅飆升,全球大宗原料的成本飆升,直接對產業鏈下游的亞洲服裝制造商構成了沉重打擊,許多服裝廠只能獨立承擔生產成本飆升帶來的痛苦。
棉價上漲
紡織廠將使用更多的聚酯纖維,幾乎沒有盈利
為了維持生計,一些紗線和服裝制造商甚至已開始用更便宜的合成纖維取代棉花。據外電消息,總部位于達卡的斯特林集團的董事總經理西迪克爾·拉赫曼表示,亞洲服裝制造商在一段時間內一直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損失,一些小企業甚至暫停了運營,導致數千名工人失業。然而,為了從貨運和燃料價格的大幅上漲中恢復過來,亞洲的服裝制造商進一步受到了棉花價格飆升的沖擊,其全球客戶拒絕消化價格上漲。一些服裝制造商正在用更便宜的合成纖維織物取代棉花,以維持運營。這些工廠正在滿負荷運轉,但沒有利潤。
俄烏沖突爆發后,歐洲需求前景的不確定性加劇了亞洲紡織服裝制造商的困境。在全球主要的棉花生產國印度,幾家小型服裝制造商正艱難地完成三個月前的訂單,當時棉花價格比當前水平低了約三分之一。隨著全球逐漸擺脫新冠肺炎疫情,第一季度服裝需求上升,但近期亞洲疫情的重燃以及俄烏沖突所導致的燃料價格上漲,仍抑制了相關需求。為了削減開支,一些紡織廠正在使用更多的聚酯合成纖維,其成本約為每磅 0.60 至 1 美元,而原棉的成本為每磅 1.4 美元。
但這種做法顯然正在被其他原料所借鑒。
繼棉花后
又一聚酯原料慘遭替代
當然不僅僅是棉花被替代,近期,在成本剛性推動下,聚酯瓶片市場重心迅速站上9650元/噸高位。然下游需求表現低迷,對高價貨源抵觸心態強烈。
2021年四季度,聚酯瓶片市場價格均值7703元/噸,與其他塑料原料價差在1500-2400元/噸,聚酯瓶片價格優勢明顯,在片材包裝領域具備較強的替代性,片材行業對聚酯瓶片接受度較高。后來在成本剛性推動下,聚酯瓶片價格與其他通用塑料價差逐漸縮小。近期已超過其他塑料的價格,完全失去價格優勢后。聚酯瓶片在片材行業的消耗量大幅萎縮。
2021年四季度,華東地區有光切片現貨均價在6692元/噸,與聚酯瓶片價差在1011元/噸。截至6月13日收盤,華東地區有光切片現貨收盤8375元/噸,聚酯瓶片現貨收盤9550元/噸。兩者價差擴大至1175元/噸,有光切片價格優勢擴大,部分片材加工企業用有光切片取代了聚酯瓶片。2021年四季度,再生3A級白片均值7007元/噸,與聚酯瓶片價差在696元/噸。截至6月13日收盤,再生生3A級白片7100元/噸,與聚酯瓶片價差在2450元/噸,保加工費的前提下,部分片材企業直接使用了再生3A級白片。聚酯瓶片與有光切片、再生3A級瓶片對比,價差擴大后,失去部分片材行業的需求量。
如今在高成本壓力下,下游加工企業要想“活”下去,最簡單的兩個方法,一是本身產品售價要上漲,其二則是降低自已的生產成本。而提高售價,受終端接受程度與競爭影響難以執行,多數企業只能通過減少原料支出來降低成本。由此可見,部分高成本原料在行業的“一席之地”或難以持續。
來源: 隆眾資訊、棉紡織技術新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