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供應鏈危機持續進行之下,日本下定決心,要把部分服裝生產線移回本土。自從50多年前(1970年代)將服裝產業外移之后,日本服裝產業就出現了倚重海外生產的局面。不過,能夠放心將生產線放在海外的前提,是在物流、工廠生產都能正常運轉,而全球供應鏈危機持續了一年多還懸而未決,許多日本企業早已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日本媒體12月15日的一則報道指出,日本WORLD、TSI控股等服裝企業計劃,將其在中國以及越南的部分生產轉移回國內。其中,WORLD打算在3-5年內實現大部分商品的本土化生產,起碼要將本土的生產比例提高至30%以上(目前為20%)。
另一家巨頭TSI控股則希望,增加其在日本山形縣及宮崎縣的服裝工廠產能,希望國產化的比例提升至30%-50%(目前為10%)。不過,雖然上述日本企業都爭著立下“豪言壯志”,但是他們都很清楚,將生產遷回本土,意味著要付出更高的生產成本。TSI控股則安慰自己,這波或許不虧,因為回國生產可以省下時間以及物流成本。
此前有數據顯示,按照銷售額來算,日本服裝產業接近80%依賴海外生產;按銷量來看則有98%的服裝需要海外供應。當前,像耐克、阿迪達斯、優衣庫等在內的服裝品牌都是按照消費市場來分配生產線。說得簡單點就是,哪里的消費需求強勁,就把工廠設在哪里。
今年7月,由于越南實現嚴格的疫情防控舉措,耐克在越南的工廠生產遭遇停滯。到了10月,越南解除了封鎖限制,又出現了百萬工人逃離工廠的消息。工廠沒人干活,耐克和阿迪達斯的供應商還不得不暫停在越南的業務。有機構分析稱,越南的疫情封鎖措施,可能導致今年耐克的鞋子產量減少1.8億雙。
都是依賴海外供應商的服裝品牌,日本服裝廠商可能是怕步上耐克的后塵。只是,將生產線遷回本土,就能確保萬無一失嗎?
來源:金十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