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肚紗指毛紡成品線中一根紗上一截粗一截細的紗線,是毛紡成品紗的外觀疵點之一。大肚紗適合冬季做毛衣用。個性化的風格非常的時尚。
大肚紗指橫截面粗于正常紗3倍以上,長度2-10cm,呈棗核形。形成原因:
(1)等長纖維集中未牽伸開產生集束;
(2)纖維發黏、發并,梳理牽伸不開;
(3)前羅拉壓力不足;
(4)中間摩擦力界過強,控制力過大;
(5)皮輥太薄或開裂、失去彈性等。
大肚紗英文全名為:大肚紗 Big-belly Yarns
近年來大肚紗在花式線中的比重越來越大,而且大肚也越做越粗,應用設備也越來越廣。各種不同設備生產的大肚紗各有不同的風格。比如棉紡細紗機改造生產大肚紗,這類大肚紗不用芯線和包線,由細紗機上一次紡成。設備改造非常簡單,采用電磁離合器使前羅拉間隙停動,即能生產大肚紗。但是這類大肚紗不能紡得太粗,平均支數在6英支左右(97tex),過大鋼絲圈不易通過。這類大肚紗大多用于花式線中做波形線或通過段染做花式線的包線,也有的用于做結子狀的繩絨線。
再比如花式捻線機生產的有芯線和包線的大肚紗,這類大肚紗生產最簡單,紗酷最先進的大肚紗進口設備,用粗紗經過中后羅拉間隙超喂而生成大肚紗,經前羅拉輸出與芯線匯合再進人空心錠桿加上包線,這種大肚紗可以一次成形,而且包線在大肚和細節處捻度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這種大肚紗手感比較粗硬。如果飾線和芯線有一定的超喂比,也可一次形成波形大肚紗,但是不能紡得太粗,一般在1.5Nm左右。
大肚紗與竹節紗的區別
大肚紗與竹節紗的基本區別:是其與基紗之間的粗細差距的大小,竹節紗的粗節一般要比基紗處粗5倍以內,大部分的竹節均控制在2倍以內。所以在整根紗內,竹節時隱時現不太明顯,使用時往往用一根和基紗線密度相同的紗合股加捻后使用;而大肚紗在大肚處和基紗之間的比值在5倍以上,有時甚至超過10倍以上,所以大肚非常明顯。
另一個區別是:竹節紗要求粗節處很短而基紗部分很長,一般每米不超過兩個竹節;而大肚紗有時大肚比細長。大肚處捻度較少容易發毛,所以在使用時往往包上一根較細的長絲或其他短纖紗,有時用左右捻交叉包,即一根左捻包,另一根右捻包;有時甚至在針筒機上將其外面包上一層外套管,以增加它的強力,以使在染色時大肚處也不容易發毛。這種包線的方法不能在普通的環錠捻線機上加捻,因為用環錠捻線機加捻時捻度集中在細節處,而粗節的大肚上包不到捻度,所以在加包紗時往往采用空心錠捻線機或包纏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