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個月,受制于織造市場需求不暢、上游PTA、乙二醇成端塌陷及自身高庫存影響,滌綸長絲各產品價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跌幅均超20%以上。自五一前后下游陸續對化纖原材料拿貨,而包括滌綸絲在內的產品持有一定訂單基礎上報價適度恢復,但行業信心依舊無法建立,近幾日,滌綸長絲各產品價格又雙叒叕開啟下跌通道。
信心貴于黃金,化纖產品缺乏信心的時間已然不短,當前即便面臨高虧損、低售價的局面卻依舊難以帶動行業情緒,小編大概總結以下4點因素造成了當前產業鏈條的信心不足。
1、簽的是低價
以粘膠短纖為例,此波市場對于粘膠短纖集中簽單價在8500-8900元/噸承兌,而對于渦流紡人棉紗R30S采購價10500-11300元/噸現款集中,此價不論是粘膠短纖還是人棉紗,都已超出生產商的邊際成本。此番市場階段性交易也是沖著行業價格超跌而預計繼續回落空間有限而出現的行為,賣貨的紡企無法開心,因為是低價虧損銷售,而穩價的企業亦無法開心,因缺乏交易而庫存壓力仍未緩解。
因此簽單的是為低價,而主流價及相對高價成交情況一般,因此此次粘膠短纖及人棉紗簽單力度及水平并不統一,市場實難形成統一的貨緊局面,以此也無法造成統一的價堅景象。
2、付的不是全款
經歷階段性成交后,企業所持的訂單雖與庫存比例有能達到100%以上,但多是貨到付款,因此五一節后第一周,生產商雖持訂單但實物庫存卻出現增長,企業后續或催促下游接貨以此回款,而企業資金情況卻并不樂觀,后道采購亦很少全款支付,較好的現象也僅只付全部貨款的60%-70%居多,甚至無定金交易,產業鏈整體資金流轉并不健康以此擔憂退單及毀約現象存在,受此牽制,部分紡紗及貿易商寧可放棄部分訂單。
3、供應壓力還會提升
滌絲價格波動明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終端服裝需求的萎縮導致面料、坯布市場的行情難以好轉,致使滌絲價格受到波及。新冠疫情擴散之后,全球需求急劇減少,訂單難以下達,雖然近期歐美部分國家開始逐漸復工,但疫情給經濟造成了嚴重打壓,需求恢復依舊比較困難。
目前來看,整個紡織市場行情仍舊溫吞,缺乏訂單支撐。終端需求減少,導致滌綸長絲產銷難以做平,只有在原油市場走強或者降價促銷的時候才能帶動滌絲一波走貨,其余時間產銷都較為平淡,圍繞在5成附近。同時,聚酯庫存依舊處于一個相對高位水平。
下游企業經歷春節、2-3月疫情、清明,五一,6月份前行業平均開機同比下滑已成定局,長期或者階段性低負荷運轉徒增企業綜合成本壓力,因此五一及節后階段性交易好轉瞬間刺激部分地區紗企提升負荷甚至滿負荷運行,但同樣造成供應再度增加。
4、顧慮6月、7月銷售淡季
“心動卻沒有行動”是如今市場上的一個普遍現象,而這也就導致了如今市場上訂單情況依然沒有出現根本性的好轉。一個關于近期紡織企業接單情況的調研顯示,僅有16%的企業覺得近期行情有好轉,卻有40%的企業認為近期訂單反而少了,另外有44%的企業認為訂單情況和前段時間差不多。而6月、7月多為業者認為的內銷淡季,初期采購節奏也大概是8月份訂單好轉,6月或7月份開始伺機抄底,因此當下5月份行業提前介入積極性不高,當前雖得益于部分內銷訂單有所好轉,但多為短單維持持續時間不足,而外銷啟動時間又缺乏定數。
化纖廠信心不足能從側面反映出目前聚酯市場的現狀,尤其是滌綸長絲方面,受到疫情影響,國內外訂單多有停滯,需求復蘇困難,導致滌絲不管是從價格還是產銷、庫存方面都不如意。從最新消息來看,全球疫情擴散依舊比較嚴重,巴西、印度、俄羅斯已相繼失守,美國方面更是疫情復雜,甚至白宮內部疫情都開始蔓延開來。
如此可見,需求何時能恢復正常依舊是一個未知數,化纖市場想逆轉,也壓力巨大。
來源:隆眾資訊、網絡
編輯:化纖頭條